在他14岁那年,南县招待所进乡招厨师,王伏明一听到“厨师”两字,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跟着厨师干,就有饱饭吃,走上了厨师这个行业,完全就是为了活命。进了招待所,王伏明开始干起搓煤球、拖板车之类打杂的活,想着 “只要能活下来,也不知道辛苦,只知道工作,成天就在做事。”
从打杂伙计走到“御厨”
在招待所里,王伏明碰到了他厨师之路的启蒙师傅易满爹,靠着勤奋扎实在这里学下了厨艺的硬功夫。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省招待所的领导到县里考察做选拔工作,王伏明笑道:“我幸运被选上,调到了省委接待办蓉园宾馆。”
在省接待办,王伏明拜入聂厚忠大师门下,还碰见了当时身为“湖南省劳动模范”的师爷石荫祥老爷子,得到了不少帮助。王伏明笑着说:“我厨师生涯的黄金时期,就是这十二年跟着石爷爷学技术。还有我的恩师聂厚忠,也都是给重要领导做了很多饭,所以我们是‘御厨世家’。”
师从曾为毛主席亲自操刀的大厨,王伏明的厨技飞速成长。勤奋和机遇伴随着王伏明的厨师路。王伏明回忆:“这条路我一直走得很顺,其实厨师就是手工操作,就是一个勤快与不勤快的区别,勤快,就能学得东西到,就没有困难,不勤快就有困难。”不断成长的王伏明走进了外交部成为“御厨”,面对重要领导人和各国来宾,他坚持:无论你是御厨与否,严谨、细致都是不可丢掉的本质。
王伏明的菜肴讲究 “因人而异”。会根据不同领导人牙口和食用习惯,考虑如何改刀,把握软烂程度。单一道海参,平时一个人完成,但面对特殊的领导人,在量的控制上也会费尽心思。
回忆起当时在岳阳接待朱总理,王伏明做了一道软熘里脊猪排,当时朱总理吃完觉得非常不错。服务员马上找到王师傅说:首长还要一块。王伏明想了想,没有让服务员送过去,而是很果断:“你听我的,你等他吃的差不多了再看情况,他爱吃肉是一方面,但你现在把菜一上,他就吃撑了,就会认为我的菜不好吃。”那一次,领导们对菜肴都称赞有加。1997年,前总理李鹏夫妇出任活动,品尝到晚宴赞不绝口,总理李鹏夫妇因此邀请了这桌美食背后的大厨合影留念,正是王伏明。别看王伏明已经声名远扬,即便是领导人吃饭也要自掏腰包。这正式大厨的魅力吧。
朴实无华缔造经典
时下的餐饮文化里,为了吸引顾客,普通的菜肴总是被冠以天马行空的名字,“银牙盖被”其实是黄豆芽拌鸡蛋,“黄金万两”其实是油炸土豆丝。而王伏明手下的优质名菜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冠只用接地气的菜名做着真正的精品。没有华丽的菜名也盖不住一个湘菜大厨的光芒。《湘菜视界》里王伏明为大家带来的传统名菜“剁辣椒蒸怀胎土鲫鱼”,为什么是土鲫鱼?“土”鲫鱼是源自洞庭湖的水产,在全国十分有名气,野生土鲫鱼只在洞庭湖区才有,是极具湖南特色的一种食材。纯正的食材才能酿造出美味,普通的菜名背后都是大有玄机的饮食文化精华。
如今,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王伏明在长沙收9名厨师界精英为徒,力争将湘菜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王伏明回顾了自己拜师成长的经历,他收徒弟的标准必须是热爱这个行业,传承湘菜的责任与担当。此外王伏明还出书记载湘菜文化,传递出去并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