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总结一下不同时期的城市交通管理阶段特点。
2000-2005年,以大规模的设施建设为主,当时解决供求矛盾的特点是粗放型、需求满足型、供给对策。指导思想是经济发展优先。拥堵特征是个别城市、个别点段,对拥堵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代表性的对策就是加大供给,强化交通违法管理。
2005-2010年,大致上进入了交通管理精细化阶段。指导思想是关注以人为本,进一步关注安全管理。拥堵特征是个别城市拥堵范围扩大,较多城市开始出现拥堵。代表性的对策是强化规划、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精细化交通工程设施、初步智能化交通管理。
2010-2015年,核心任务是优先绿色出行、抑制汽车交通,整个路网趋于饱和。指导思想是发展绿色交通,强化资源配置。拥堵特征是大城市走向全面拥堵、路网整体脆弱。代表性对策是绿色交通优先,同时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从2015年开始,借助于大数据全面提升交通分析能力、精准施策。指导思想是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法制化水平。拥堵特征是交通拥堵普遍化、雾霾严重。代表性对策是智能交通建设进入活跃期,智能化、共享化态势明显。
根据当前交通发展形势,交通管理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交通矛盾更加尖锐。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瓶颈。
二是复杂程度大幅提升。电动自行车大幅增加,管理难度急剧增长,非传统交通工具出现,私家车快速增长等。
但是,也有两大发展机遇。
一是大数据、互联网+等机遇条件。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的交通系统成为可能,精准、高效执法得到有力支撑,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应成为交通管理常态。
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智能交通进入投资活跃期。
二、城市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
如何破解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管理难题?
我们应该提高交通通行效率、提高安全水平,通过调整城市结构,从源头上解决交通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大家知道,交通拥堵的原因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严重失衡,从微观的道路交通到宏观的交通运输都是如此。
既然要破解交通供求矛盾,那么无非是两大对策:加大供给和抑制需求。在同样的需求条件下,加大供给能缓解拥堵;在同样的供给条件下,抑制需求也会促进供给关系的平衡。
(如上图)在城镇化机动化初期,需求曲线在下,供给曲线在上。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是136万,汽车仅仅是25.9万。进入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增长期后,需求曲线迅速上升,超过了供给曲线,出现了供需失衡。到了城镇化机动化成熟发展新阶段,如何破解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核心内容。
接下来梳理一下交通拥堵对策思路。
第一,优化道路设施。包括路口渠化、路口改造、消除路网瓶颈、加大路网力度等,从道路的设施供给到设施的有效使用方面可以做大量工作,优化道路网络,提高道路利用效率。
第二,提高管理效率。精细化交通工程、智能化交通管理、快速化交通执法。
第三,调整交通结构,从交通结构调整方面能大幅度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样的空间通行资源,不同的方式运输效率差别非常大。比如,小汽车一小时能运输3000人,而公共交通能运输6000-9000人,如果用智慧交通方式,能运输1-3万人,是小汽车运输能力的10倍。
从供给的角度也许不能完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那么再看需求角度的对策。
第一,促进职住均衡。混合土地使用,TOD开发模式。
第二,规范交通行为。严格执法,加强工程,广泛教育。
第三,管理交通需求。交通需求时空分散,车辆保有或使用管理。
通过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对策,使交通供需缺口变小,实现安全的、有序的、高效的、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
三、交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为了说明世界范围内交通发展态势,介绍一下交通发展的国际经验。
首先看美国。
2010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按照全新的发展理念进行调整,将增加的临时步行空间建成为永久性步行广场。
洛杉矶通过了“自行车优化”计划,将建设2688km自行车道网络,同时政府号召大家少开车、多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同时也在大力发展低成本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洛杉矶都会区将形成由26条快速公共交通线路组成的一个网络。
再看北欧、西欧,都在全方位、大力度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
丹麦拥有超过1.2万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占丹麦全国道路总长度的16%。德国已形成6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是德国公路总里程的9.2%,目前仍在继续投资新建更多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荷兰已形成总长3.5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
欧洲形成了自行车文化,在机动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民们坚决反对无限制的扩大机动车通行空间,维持绿色车道。比如“绿色之都”卢布尔雅、巴塞罗那、斯德哥尔摩等大量的城市制定了绿色交通规划。巴塞罗那将60%的街道变成车辆禁行区,计划在2年内将汽车使用率降低21%,并将其近60%的街道打造成交通限流区域。
英国的公共交通战略是:在交通拥堵地区给予公共汽车以优先权;更多地使用预售车票以加快上车速度,从而确保正点率;建立对出行者和纳税人而言具有良好价值的公交系统;兼顾最新旅行信息可容易获得的班车频繁而可靠的服务;整合公交与其他方式之间的网络,实现无缝衔接;确保出行者整个行程的安全;建立设计和维护良好的公交汽车,保持干净、舒适及有吸引力。
英国2030年的路网发展战略对慢行交通给予了特别关注,增加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的数量,尤其是短途行程的出行量。
伦敦《市长交通战略草案》目标是实现在2041年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
新加坡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混乱不堪的交通环境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交通出行环境。通过四大举措实现了这一目标,其中之一是要把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一体化,第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公交优先,三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四是建设完善了道路交通网络。
新加坡步行空间通过空中连廊、公共空间广场平台、大型购物中心和过街天桥等连为一提的立体步行系统,并且根据新加坡炎热、多雨的特点,基本都设有雨棚。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四、绿色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我们提出绿色交通5G发展战略:绿色规划引领、绿色方式主导、绿色工具主题、绿色基础支撑、绿色文化保障。
谈到破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如果只说一个词,我认为第一关键词是调结构。首先调城市结构、用地结构;第二是调交通结构,要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第三是调整步行结构,要让步行者有安全、连续的步行环境。
关于智能交通管理,我个人强烈主张在建设交通强国进程中选择一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智能交通管理应首当其冲,我们对这个领域无限期待。
智能交通管理对精准掌握交通情况、精准的态势预测、形成精准的解决方案、提高方案实施效率、精准执法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交通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交通态势动态分析预警、问题诊断及方案自动生成、实时动态交通组织指挥、方案效果评价仿真分析、精细化执法管理等依然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非常基础性的工作。
比如信号控制系统,尽管有了大数据的环境,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总体上看,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以及通过这种优化提升的道路通行效率等没有明显的效果。大家可以继续探索,要把它的机理分析清楚,然后精准执行。
五、未来交通发展展望
未来交通发展总趋势是:绿色化、智能化、一体化、共享化。
一体化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各种交通方式的通道能力与交通需求协调化,枢纽衔接一体化。
绿色化是实施5G战略。
智能化是通过提高智能化水平助力破解交通拥堵、污染、安全难题,提高交通服务品质。
共享化是充分利用交通资源。
新时代交通管理的使命就是从交通管理的角度,促进“四化”发展,使智能交通管理率先进入世界前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